追了半个多月的扫黑大剧《以法之名》在7月9日晚迎来了大结局,说实话,这大结局看得是五味杂陈。
前面铺垫了那么久,没想到大结局烂尾,直接被网友骂上了热搜,可见最后这四集剧情有多水。
尽管这部剧大结局拍的稀碎,但由于前面剧情铺垫的扎实,所以该剧还是有着不俗的口碑和收视成绩。
说实话,《以法之名》能在暑期档掀起追剧热潮,一是靠剧本,二则是靠演员。
随着剧集大结局,所有角色都完成出场亮相,回过头再看剧中演员的表现,才发现有些人的演技被低估或者是高估了。
下面重新来看一下这部剧中表现最好的十位演员(根据演员戏份)。
第十名,任重
任重在《以法之名》中饰演反派王彧的演技表现存在显著争议,但整体呈现突破性转型与两极分化的评价。
任重凭借传统“老实脸”形象(圆润面庞、温和气质)与角色阴鸷内核形成撕裂感。
剧中王彧表面谦和守法(如对检察官赔笑装委屈),转身即展露暴力本性(冷静指挥手下用老虎钳施刑),这种“人畜无害→突然疯批”的反差被观众称为童年滤镜粉碎机。
任重通过外憨内狠的反差,精准刻画“笑面虎”的虚伪。如,笑着掏老虎钳夹人腿,从温和到狠戾的切换一气呵成。
任重打破“反派需外在妖魔化”套路,用细腻演技支撑角色复杂性,获赞剧抛脸。
但也有观众认为其“装狠”痕迹重:仓库戏手抖、眨眼频繁,被配角周德华(饰陈有才)的恐惧表演碾压。
任重通过王彧实现演技转型,虽细节完成度存争议,但用“老实脸演活伪善者”的创新足以颠覆观众认知。
第九名,丁勇岱
丁勇岱在《以法之名》中饰演反派禹天成,丁勇岱凭借细腻的演技,将禹天成塑造为《以法之名》中最具记忆点的反派之一。
禹天成作为幕后黑手,表面是儒雅商人,实则是操控东平黑恶势力的核心。
丁勇岱通过微表情(如含笑的眼神、从容的肢体语言)传递角色的伪善与冷酷,尤其在谈判、威胁对手时,语气平和却暗藏杀机,形成强烈反差。
丁勇岱以沉稳的台词节奏和笃定的姿态,将角色的老谋深算与掌控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面对手下背叛(如陈胜龙的反抗)或计划受阻时,丁勇岱通过嘴角抽动、短暂沉默等细节,展现角色压抑的暴怒与瞬间的算计,而非夸张的肢体爆发。
尽管角色阴狠,丁勇岱赋予其独特魅力。例如利用江旭东之子江远的把柄时,配合意味深长的微笑,将操纵人心的虚伪与压迫感融合。
丁勇岱突破传统反派的脸谱化演绎,通过克制而富有张力的表演,展现角色儒雅外表下的阴鸷本质,尤其在权谋博弈和人性操控上的刻画堪称教科书级别。
第八名,杨烁
杨烁在《以法之名》中饰演的“万海”一角,凭借颠覆性的表演成功扭转了观众对其“油腻”的刻板印象,被广泛赞誉为“剧抛脸”式演技突破。
摒弃过往霸总形象,以白发囚服、佝偻体态诠释含冤入狱的黑老大沧桑感。憔悴面容、疲惫神态与《欢乐颂》中的小包总判若两人,视觉冲击力极强。
看到儿子受伤时,手指微颤、眼眶含泪却强忍不落,将父爱与愧疚融入克制动作,无声传递人物挣扎。
被威胁认罪时,眼神从桀骜→愤怒→妥协的层次转变;佝偻背脊配合沙哑声线,演绎出“困兽”的无力感。
当角色听到“儿子遭威胁”时喉结滚动、嘴角抽搐,仅靠面部肌肉传递内心崩塌。
杨烁此次表演堪称“重生式突破”:以极端造型为壳,细节演技为核,在“收与放”的精准把控中重塑角色灵魂。
从“霸总专业户”到“监狱沧桑男”,他证明了演员的可塑性在于敬畏角色而非重复自我。
第七名,蒋欣
蒋欣在剧中饰演检察官郑雅萍,蒋欣突破了“华妃”“樊胜美”的标签,将泼辣转化为司法工作者的雷厉风行,台词铿锵有力,行动带风,塑造出“当代检察官的立体形象。
蒋欣通过微表情和眼神传递角色内核,如审讯戏中不怒自威的气场、对峙时的压迫感,以及独处时流露的疲惫感,被赞精准还原检察官的冷峻与克制。
她透露自己提前观察真实检察官的仪态,将“喜怒不形于色”的职业特质融入表演。
明明知道“万海案”有问题,却强行被撤回,从愤怒到隐忍的过渡,蒋欣通过颤抖的嘴唇和强忍的泪水传递内心挣扎。
有观点指出蒋欣习惯性眉头紧锁、嘴角下垂,将检察官演出了“苦大仇深”感,缺乏司法精英的沉稳,更像背负原生家庭阴影的樊胜美。
还有就是人设矛盾(如情绪化拍桌、公私不分)削弱了专业性,让观众产生违和感。
蒋欣的表演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(如台词、情绪爆发力),但角色塑造受限于剧本逻辑薄弱和固有表演模式的桎梏。
第六名,郝平
郝平饰演的反派角色谢鸿飞,凭借极具层次感的演技将角色的复杂性与虚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,成为全剧最受关注的角色之一。
初期以朴素形象示人(骑900元二手电动车、哭诉家庭负担重),塑造“老实检察官”人设。
私下收受黑金、在鸡窝藏匿价值80万元的金条,面对搜查时从强装镇定到崩溃下跪的情绪递进极具冲击力。
被审问时抛出三套诡辩话术(“穷苦出身”“防妻子知晓”“指责洪亮忘恩负义”),声泪俱下中暗藏算计,将贪官的侥幸心理与自欺欺人展现得入木三分。
与张译对戏时即兴台词“你坐下”重现职场老油条的掌控欲,被张译即兴回怼“你还有脸哭”后,以苦笑强化冲突。
金条暴露瞬间从耳根涨红到嘶吼“我穷怕了”,青筋暴起、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将贪官的恐惧与不甘推向极致。
郝平通过细节堆砌(微表情、肢体隐喻)、情绪爆发(崩溃戏的呼吸控制)与即兴创造力(摄像头桥段),将谢鸿飞从“平庸配角”升华为全剧高光反派。
第五名,冯嘉怡
冯嘉怡在《以法之名》中饰演的公安局局长许言午,凭借其细腻的演技和角色复杂性收获了广泛认可。
冯嘉怡将许言午的"灰色特质"演绎得极具说服力。开会时雷厉风行,独处时眉头紧锁,展现角色在体制压力下的挣扎。
例如在接到高层施压电话时,他通过嘴角微颤、眼神闪躲等细节,传递出被迫妥协的不甘与隐忍。
刻意贴近眼镜看屏幕的"老干部式"动作、汇报时谄媚又克制的肢体语言,强化了角色"老油条"形象。
前期因冯嘉怡常演反派,观众认定许言午是"保护伞",后续反转成"卧底式好人",成为剧情最大悬念之一。
许言午既有对权力的妥协,又有军人的良知,冯嘉怡演出"被体制驯化却不甘沦丧"的悲剧性。
冯嘉怡通过许言午一角,再次证明"剧抛脸"演员的塑造力——从微表情到肢体语言,从气场转换到心理暗流,精准诠释了一个在法治与人情间撕扯的体制内人物。
第四名,李光洁
李光洁饰演李人骏,东平市代理检察长,角色游走于正义与私欲之间,既渴望仕途晋升,又试图坚守司法底线。
李人骏是剧中核心矛盾体:表面是追求司法公正的检察官,内心却深藏政绩焦虑与权力欲望。
李光洁通过眼神、微表情精准传递角色的双重性,追求政绩时冷冽如刀,日常交流时温润儒雅,转身后嘴角的微妙抽动暗示算计。
从初期的“官迷”到后期的自我救赎(或沉沦),李光洁赋予角色完整成长逻辑。
为摘掉“代理”头衔纵容冤案时的挣扎;兄弟决裂戏中从愤怒到悲凉的层次过渡;终局反转时展现的幡然悔悟。
被审讯时的紧绷感与被迫卸下伪装的溃败感,李光洁的表演层次十分鲜明,他用微表情层次丰富(瞳孔震颤、频繁眨眼、手指无意识拍腿),展现防线崩溃的过程。
李光洁凭借眼神颗粒感、肢体语言控制及声线变换,将李人骏塑造成近年国剧中罕见的“灰度角色”。
其表演既承载了司法系统的体制之重,又剖开了个体在权力旋涡中的异化过程,李光洁用演技为角色赋予超越文本的生命力。
第三名,董晴
董晴饰演律师张文菁一角,凭借极具爆发力和层次感的表演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剧中多场法庭戏包含大量法律术语与逻辑缜密的质问(如20秒“谁在栽赃?谁在陷害?”的连续反诘),董晴以每秒4-5个词的语速清晰输出,即使倍速播放仍字字分明,被观众称为无字幕也能听清的台词标杆。
在激烈对峙中兼顾嘶吼的爆发力与吐字精准度,重音设计贴合角色逻辑(如“政绩吗?”的讽刺性重音),配合手铐碰撞声、脖颈青筋等细节,营造窒息般的压迫感。
入狱后素颜出镜,通过佝偻的体态、含泪苦笑等细节传递信仰崩塌的绝望。
被迫认罪时声线颤抖却强撑冷笑,将司法不公下的无力感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面对女儿被威胁时的惊恐与爆发(“敢动我女儿弄死你们”),从愤怒到妥协的转变,揭示角色人性弱点,增强戏剧张力。
审讯室戏份中,质问检察官时从冷静陈述到声嘶力竭,情绪如火山喷发;而回忆正义誓言时又流露理想主义者的悲怆,反差极具感染力。
董晴以《以法之名》完成从“黄金配角”到“口碑演员”的蜕变,其表演融合技术精度(台词、细节)与情感深度(角色弧光、人性复杂)。
正如观众所言:“她缺的不是能力,而是被看见的机会。该角色不仅成为其职业生涯里程碑,更以“司法正义的化身”之力,重新唤起观众对演员基本功的敬畏。
第二名,张译
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,可以说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角色,如今看完全剧,我选择把他的演技放在第二的位置。
洪亮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恰是剧情核心:他既是体制困境的缩影(工作20年无朋友),也是理想主义的践行者。
张译通过“外怂内刚”的反差演绎,揭示司法公正需制度保障,而非依赖个人殉道;剧中家庭与正义的撕裂,映射出反腐败的现实重量。
在关键对手戏中(如与蒋欣的楼梯对话),张译通过肢体语言与微表情的细腻处理展现人物内心挣扎:从强装镇定到信念崩塌,最终转为坚定承接使命,被赞“教科书级情绪转换”。
洪亮需平衡“职场油滑”与“少年理想”的矛盾。张译用蜷缩的体态、闪躲的目光演绎体制内压抑;又在面对黑恶势力时爆发凌厉气场(如审讯戏的压迫感),展现人物从妥协到觉醒的弧光。
尽管有很多观众认为洪亮这个人物初期过度“窝囊”(如对领导卑躬屈膝、在家怕老婆),削弱了司法人员的专业气场。
但我要说的是,张译收敛锋芒的演绎,恰恰符合剧本设定的“职场老油条”形象。
相比传统政法剧伟光正主角,洪亮被赋予更多人性弱点。张译通过怕老婆、厕所掩面哭泣等场景设定,呈现了一个检察官的平凡与脆弱,引发观众共鸣。
原生家庭压力(全村唯一穿制服的人)、岳父权势压制、职业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,构成其隐忍底色,张译诠释的"怂"实为在体制缝隙中周旋的生存智慧。
洪亮的“怂”恰是现实职场中人的真实状态,张译的“去光环化”表演反而推动政法剧人性化探索。
第一名,刘佳
刘佳在剧中饰演的东平市政法委书记兰景茗,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广泛赞誉。
刘佳此前多以正派、温柔的母亲或公仆形象深入人心(如《任长霞》《你好,李焕英》)。
此次饰演城府极深的兰景茗,表面温和儒雅,实则掌控全局的“保护伞幕后操盘手”,彻底颠覆观众认知,从慈母到“笑里藏刀”的掌权者,反差感极强。
兰景茗并非传统外露的恶人,而是深谙官场规则的“双面人”。
刘佳通过微表情传递复杂性:公开场合嘴角含笑但眼神疏离,私下训话时骤然收敛笑容,仅靠三秒的情绪切换展现上位者的深不可测。
例如庆功宴上,她轻点桌子命令买单,被婉拒后突然拍桌怒吼“我让你现在买!”,将压抑的怒火与权威压迫感爆发得淋漓尽致。
刘佳仅凭眼神变化即可传递多重信息:听汇报时若有所思的审视、暗示下属时的意味深长、面对质疑时瞳孔的冷冽。
作为剧中唯一的女性高层领导,刘佳通过仪态(如端坐主位时的挺拔)、手势(指尖敲桌的威慑)塑造不怒自威的气场。
刘佳用语气轻重、停顿节奏将绵里藏针的上位者的压迫感诠释的很到位。
有观众表示:兰景茗皮笑肉不笑的神态、慢条斯理的施压方式“和现实领导一模一样”,观剧时“头皮发麻”,这种真实感印证了演技的穿透力。
刘佳在《以法之名》中以“细节控”级的演技,将兰景茗塑造成近年扫黑剧中最具讨论度的反派之一。
她不仅完成从“国民母亲”到“权谋女王”的华丽转型,更用教科书式的微表情、台词设计刷新了观众对“反派气场”的认知,证明演技才是演员永恒的流量密码。
结语
除了以上十位演员,王劲松、颜世魁、是安、施京明等人都贡献了不俗的表现,由于戏份不太多就没加入排名。
美中不足的是,在反派角色的塑造上,导演的选角有待商榷,无论是陈胜龙还是江远的表现都差了点意思。
尽管这部剧结局没那么完美,但就冲30集之前的剧情内容,这部扫黑剧还是值得大家一看的。
胜亿配资-炒股配资资金-配资查查-炒股指杠杆收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