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甘肃天水某幼儿园233名幼儿血铅超标事件引发轩然大波,最高血铅值达528微克/升,超国标3倍以上 ,不少患儿出现牙龈黑斑、脱发及认知障碍。消息曝光后,一时间,儿童铅中毒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,家长们忧心忡忡,纷纷担忧自己孩子的健康是否也正遭受着铅威胁。儿童铅中毒问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,也为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: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刻不容缓!
铅中毒——儿童健康的“无形杀手”
在日常生活中,铅这个“隐形杀手”常常隐匿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。儿童由于生理特点,如消化道发育不成熟,对铅的吸收通透性比成年人更高,加之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,吸收入血的铅更容易进入大脑,使得他们成为了铅中毒的高危人群。一旦儿童体内铅含量超标,就如同打开了“潘多拉魔盒”,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严重危害。
展开剩余77%铅对儿童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显著,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易激惹、多动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衰退等问题。据研究表明,血铅每升高100微克/升,智商永久降低6 - 8分;重度中毒儿童甚至可能出现注意力缺陷、多动症,更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痴呆 。除了神经系统,消化系统也难以幸免,腹痛、便秘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会随之而来。同时,铅中毒还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,阻碍身高发育,破坏造血系统,引发顽固性贫血。
铅从何处来?生活中的铅暴露隐患大揭秘
1. 环境因素:如果居住在冶炼厂、蓄电池厂或其他铅作业工厂附近,空气中弥漫的含铅废气、粉尘便可能成为儿童铅中毒的“罪魁祸首”。汽车尾气也是重要的铅污染源,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路段,大量含铅尾气排放到空气中,儿童在附近玩耍、停留时,很容易吸入这些有害气体。另外,老旧房屋装修使用的含铅油漆、涂料,随着时间推移,油漆剥落形成的粉尘,也可能被孩子接触和吸入。
2. 饮食习惯:一些传统工艺制作的食品容易存在铅超标的风险。例如,老式转炉爆米花,在制作过程中,转炉的铅会融入爆米花中;添加氧化铅(黄丹粉)的松花蛋,也是典型的高铅食品;还有使用铅锡焊料封罐的旧式罐头,同样可能导致铅污染。
3. 日常用品:儿童的玩具和学习用品也可能暗藏铅隐患。色彩鲜艳的塑料玩具,为了保持色泽持久,部分可能在制作中添加了含铅颜料,孩子在啃咬玩具时,铅就可能进入体内。劣质的油画棒、蜡笔、涂改液、铅笔涂层等文具,也有可能铅超标。另外,一些铅锡合金的酒壶、彩色陶瓷餐具等容器,如果使用不当,磨损较多,在盛放食物,尤其是酸性食物时,可能会导致色料溶出,引发铅中毒。
4. 母婴传递:孕妇体内血铅超标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,铅可经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,导致婴儿出生后血铅就处于较高水平,影响其健康。
全方位预防指南,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
1.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:这是预防铅中毒的基础且关键的一步。要教育孩子勤洗手,特别是在玩耍后、饭前便后,务必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,因为手上很容易沾染环境中的铅尘,不洗手就吃东西,铅便会随之进入体内。勤剪指甲也十分重要,指甲缝是藏匿铅尘的“重灾区”。同时,要纠正孩子啃咬玩具、铅笔、指甲等不良习惯,避免铅从口入。
2. 优化生活环境:尽量让孩子远离铅污染源,比如不要带孩子到重工业工厂、化工厂、高速公路附近散步、玩耍。如果家中正在装修,要确保孩子避免接触含铅油漆剥脱物,选用环保、无铅的装修材料。保持家居清洁,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地板、窗台等容易积聚灰尘的地方,定期清洁儿童玩具,减少铅尘的积累。家中有人从事铅作业劳动,下班前一定要按规定洗澡、更衣,避免将工作场所的铅带回家中,更不能将工作服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。此外,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,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,因为二手烟中也可能含有铅。
3. 严格把控饮食:在饮食方面,要避免给孩子食用高铅食品,像老式爆米花、不合格的皮蛋等。多给孩子摄入富含钙、铁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,例如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动物肝脏、坚果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。这些元素能与铅竞争吸收通道,从而减少铅在体内的蓄积。保证孩子定时进食,避免食用过分油腻的食品,因为油腻食物会增加肠道内铅的吸收。同时,要注意饮用水安全,不能用长时间滞留在管道中的自来水为儿童调制奶粉或烹饪。
4. 谨慎选择用品:为孩子选购玩具和学习用品时,要选择正规渠道、有质量保障的产品,避免购买“三无”或气味刺鼻的商品。在挑选儿童餐具时,应避免选择彩色图案过于鲜艳或伪劣产品,防止其中的铅在使用过程中溶出,危害孩子健康。
5. 定期体检筛查:定期带孩子进行血铅检测是早期发现铅中毒的重要手段,尤其是生活在铅污染高风险地区的儿童,更应提高检测频率。一般建议1 - 2岁儿童每年检测一次血铅,3岁以上儿童每半年检测一次。一旦发现血铅超标,应及时就医,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干预。
儿童铅中毒问题不容忽视,需要家长们时刻保持警惕,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,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成长环境,让孩子们远离铅中毒的威胁,茁壮成长。
发布于:广东省胜亿配资-炒股配资资金-配资查查-炒股指杠杆收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